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每五年造訪地球一次的 45P彗星 / DSS StarMask 星點遮罩 / smooth gradients 平滑漸層


comet 45p/ Honda–Mrkos–Pajdušáková, 週期5.25yr
2/17 AM12:38~AM2:00 總曝光一小時


2/16-2/17
這幾天台北市都有霧霾,但傍晚看天氣不錯,在山下抬頭透過霧霾仍能清楚看見獵戶座,心想根據以往的經驗,霧霾有可能只淹沒台北市區,山上或許是不錯的狀況。今晚早早就上來了。
摩托車的後攜行箱其實蠻大的。可容下MS-3赤道儀與三角板還有空間上面放一組相機。

本來P75上方背著200mm打算把彗星與電台一起拍下來(因為彗星剛好就從畫面中央偏右的鐵架附近的山脊升上),不過彗星實在太暗了,且上半夜低仰角的東北方還時有薄雲飄過,所以改專心使用望遠鏡。

十一點多月亮已從山後升起,今日45P離月亮約43度,月相約69.4%,離43度附近SQM還有19左右,月光影響不致於太大,所以決定繼續拍攝。


2/17 AM1:47 45P的位置。
近幾天45P亮度開始快速的變暗,比想樣的還要暗上許多,本來以為還有八點多等,後來發現可能連十等都沒有,難怪一天前用200mm試曝都看不到,如果依預報有預期心理可能會很失望且以為自己尋星或星圖位置有誤。
所以今天專程帶了P75上來,用長焦會比較容易辨識出來。

Pentax75SDHF, K5(mod.), CLS filter, Pentax MS-3 60sec x 60 stacked with DSS, slightly cropped

曝完彗星,回家前拍幾張,NGC 2841。P75+K5(mod.), CLS filter, Pentax MS-3自由追蹤3min

 狗狗又來報到
 一種star party的概念  XD

停車場尚未開始收費,但感應燈已經開始作動了。
(updated 2019 收費也有優點,其中一項是,有了柵欄後幾乎沒有再有車子走錯路繞進來又出去的進進出出的干擾。)


這個入口處的感應燈在人車通過後並沒有馬上熄滅,大約將近快十分鐘才會熄掉,不知道是不是時間設定有問題,除了會影響東南方也浪費電。至於出口處的燈,是向著停車場內,所以作動的時候會直接照過來超亮,還好這個燈大約通過後幾十秒就會熄掉。


***


1. DSS StarMask 。使用DSS製作星點遮罩。
執行 [影像處理] 中的[開啟影像檔] 載入影像。然後執行[製作星點遮罩]

存檔的時後請注意,不知道是我的電腦問題還是bug,如果我把預設的儲存檔名StarMask改掉似乎會存成無法辨識的檔案格式,還要再多測試幾次。

2.這次使用兩種不同的疊合方式在DSS中疊合彗星,其中一種為疊合彗星與恆星,並且利用DSS的製造星點遮罩 StarMask功能製造一個遮罩,丟入Photoshop中使用以將星點單獨篩選出來,然後專心處理背景的平場,最後再用圖層方式將星點疊回去再做最後的調整。

 在PS中將星點遮罩(StarMask.tif)套入疊好的恆星彗星影像,使用的方式是在該影像上新增一個遮罩,然後按住「Alt」鍵不放,點擊圖層上的遮罩,便可以進入遮罩編輯模式,然後將遮罩貼上。

套用遮罩後,影像便只顯示篩選出的星點。

若把遮罩反相(負片效果),則可篩選出背景。



 3.在做高斯模糊或漸層時(處理背景或製作仿平場檔)經常會產生階調不連續的紋路。這次實驗一種改善的方式。 (Smooth Gradients of artificial flat-field image )


步驟 1.增加雜訊,多寡需測試,我是增加 4~5%。這是一般常用的方式,增加雜訊可中和影像使紋路變得不明顯。(+5% noise)

步驟 2. 再除噪。我這裡使用Nik 的磨皮 plug-in,動態皮膚柔化器。(skin softener)



***

最近看了部影片與一本書蠻有意思的。
影片雖然跟天文沒有直接關係(除了其中一個故事角色少年的興趣是用望遠鏡觀察人造衛星,然後目睹了一顆衛星墜落時瞥見對面醫院頂樓一位狀似要跳樓的少女,後來展開的其中一個故事軸線,後來他帶著少女去似乎久未使用的東京某天文台仰望只有停電才看得到的星空。)其他的故事軸線一開始是分成幾個看似分離的小故事,但最後交織在一起,在一個爵士酒吧。雖然這是一個主要描寫情感的故事,但其實跟擁有黑夜對於人們的「益處」也多少有些關係,在大停電之夜,人們的距離拉近了,且反而能看見平常燈火通明的城市夜晚所看不見的事物(當然不是靈異的東西,是指久已遺忘的內心、感覺知覺),反思與追尋真正的自我,重拾早已變得遲鈍的感知。



這本書則主要描述科學家們搜尋系外行星的進展。從這本書得到蠻多閱讀樂趣的,我注意到那些搜尋系外行星的最前緣的頂尖設備在偵測逕向速度(恆星受其伴星或繞行的行星影響造成的規律性位移)的光譜儀設計的校正方式是讓光線通過一個「碘池」(而不是一般在光路間打入參照光源的方式)。書中提到當霧霾吹入矽谷,利克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們就會樂得徹夜未眠(因為霧霾遮蔽了大量的城市光害),蠻有趣的,其實我也發現當霧霾淹沒台北市時,陽明山上的天空背景亮度可暗上0.5MPSAS 左右,接近一個輕光害濾鏡減低的天空背景亮度⋯⋯另外書中介紹了大量的地球生物與大氣、地質演化史用來作為搜尋適居的系外行星甚至系外生命參考也相當引人入勝⋯⋯

上網找了些資料:
‘A BRIEF PERSONAL HISTORY OF EXOPLANETS’, BY PAUL BUTL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分享指教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message
(目前設定為需有google帳戶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