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8 鞍部
卡塔麗娜彗星,今夜亮度約七等 (C/2013 US10, Catalina)
〈年初一的觀星〉
這是一齣超級穿越劇
星星背包客們
各自不同的時代出發
在同一時代到達這裡
Seeing 五之一 的天空
天狼星作證
我與星子們開始比賽
看誰先眨眼
甩動妳的馬尾
美麗的卡塔麗那
就讓彼此祝福
明天一早我們將各奔前程
孩子們在與狗兒玩耍
牠的主人則在遠處
住家前路燈下
尋找叫喚牠
北極星旁
酒旗已經升起
那兒有忙碌的航道
有人正在歸途
也有人正要遠行
Pentax K5 (Mod.)
Tamron SP 300/2.8 LD(60b)
LPS-P2 filter66 frames stacked in DSS, total 40min
NGC4244 Silver Needle Galaxy and NGC4228
Pentax K5 (Mod.)
Tamron SP 300/2.8 LD(60b) LPS-P2 filter
ISO3200 80s , slightly cropped
北極星軌 (Canon G1x MK2)
PS.今日開始使用行動電源,一切正常。
XXXXX
2015/12/13 自宅陽台
她像隻黑貓
Parkour地翻上樓頂
睜大綠眼睛
剛自台北市東方的天空升起不久的卡塔麗娜彗星。12月13日 AM 4:10
台北市的Catalina (C/2013 US10)
Pentax K5n ,DA*200, F4, O-GPS1 單張20秒追蹤曝光,DSS 2x drizzle 疊圖總曝光時間約三十分鐘。FlateAide,PS, PIT, Aperture處理。
12月13日
凌晨約兩點半,以這幾天連續的烏雲長罩且冷風狂吹的天氣來說,目前看天空的狀況算是很珍貴的乾淨,於是照計劃往陽明山鞍部出發;不過過了竹子湖後(果然)開始起霧又飄雨,
這兩天都差不多,看時間三點多,趕回家說不定還有機會可以在陽台拍/觀賞,因為依過去的經驗,夜空狀況好的時候,六等左右的彗星在山下就可以用尋星鏡或雙筒看見。因為沒有要今天在山上拍到的急迫性,到一月底左右都還是不錯的觀測與拍攝機會,至於今後的天氣如何就看緣分,於是當下決定下山回家在陽台看看。
到家裡快要四點了,東方天空的星星頗清楚,把東西放一放,窗邊可以收到GPS訊號,所以可以用相機和O-GPS1記錄一下(若架赤道儀會太慢),快速地把腳架架起來(不敢架太高,四點多對面住家已經有人起床或者還沒睡燈仍點著,可能會被誤以為是偷窺狂)
至於雙筒就手持,不費時上架校準了,因為依照前日就先預想好的尋星順序,透過雙筒從室女座角宿一向下借星飛石,很快地就找到遠方大樓旁、剛升起的Syrma(室女Lota),連相機Liveview 中都非常清楚。這時候大約四點五分,彗星的仰角約十五度左右。天空透明度約3/5(best:1),寧視度約2/5,彗星所在區域的天空暗度以SQM-L量大約16.7-17 MPSAS,算是頗重的光害,方向來自右下方的市區。
透過Nikon 10x56(有CLS濾鏡) 彗星模糊可見。
Pentax K5n + DA*200+ HOYA UV/IR cut,ISO1600 F4 ,O-GPS1 20秒追蹤曝光。
以Syrma (Lota Vir)為參考,放在雙筒視野南方,彗星就在視野裏。
開始先加LPS-D1光害濾鏡 以ISO1000 F4 20秒曝光曝了大約40張,等仰角高些,換 UV/IR cut濾鏡 ISO1600 F4 O-GPS1 也是曝光20秒,曝了大約50張左右。個人感覺,因為對於連續光的白色雲氣,光害濾鏡會濾掉一些,所以對於塵埃尾或白色雲氣來說,只使用UV/IR cut 的效率會比較好(當然,需要配合平場來除掉背景光),使用光害濾鏡可以加強彗髪以及部分離子尾的藍色或綠色,但會抑制白色彗尾的部分。
附近應該是頻繁的飛機航道
至於4:49分這兩條煙塵,流星?
過了一二十分鐘金星也升起了(中上),相當明亮。
一直拍到天文曙光開始(今日約五時八分),還好差不多要拍完的時候低空才開始有雲靄升起。
數位暗房的部分,一開始直接將相機RAW檔,共89張丟到DSS裡面處理,但光偵測星點就卡得很嚴重,花了超過一小時吧,丟著讓它跑去做別的事,補眠一下。
加疊圖已經忘了何時才好,但也疊得亂七八糟。
失敗的疊圖。
但也有幾張成功。後製處理過。
改採用方法B,先在Aperture中一張一張做簡單地調整,並裁切成3000x2000大小,然後存成16bit tiff,到DSS處理。
偵測星點變得很順,不用幾分鐘,疊圖也沒問題。採用平均法, 2x drizzle疊圖。
將疊好的圖稍微裁切,並做初步的調整。可以看見因為光害的因素,整個光暈偏向右下,這種情況無法使用預先拍好的均勻的平場檔案來做平場修正。(這光害真的頗嚴重,若照片對比再加強一點遠遠看會很像凌日 Orz)
接下來可以有兩種方式做平場處理,一種以PS製作仿平場檔,另一種使用FlatAide 做仿平場檔,這裡我使用後者。
註:在使用FlatAide製作仿平場檔的時候會用到手動修正,選擇天體的部分削去,塵埃尾因為非常明顯沒什麼問題,但另一個方向離子尾的部分因為淹沒於光害中非常不明顯,除了用blinking,在原圖與平場圖間來回切換來確認外,有個小技巧,就是第一次先大面積的消去,先找出確切的彗尾的部分、方向,甚至可以在螢幕上描出輪廓(當然要可以輕易擦去的筆)然後再從偵測星點開始,重新做一次平場檔,這樣的效果會好很多。
做完平場後再於PS中使用圖層,以平場好的圖複製一圖層,並在此圖層加強離子尾的部分,稍微模糊,然後再疊合。
最後在PIT中將星流跡瘦身,因使用UV/IR 拍的星點會比較大些,所以疊起來的星軌會不均勻,用PIT細心調整後就變得一致,也較細,對比下離子尾的部分也會較明顯。
PIT調整前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分享指教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message
(目前設定為需有google帳戶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