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雙星拱月 / 夏夜的銀河鐵道 2 - 銀河的表情


(6/22 updated:漢俳兩首 ,6/26updated: EXIF spreadsheet    )


2015/06/20


〈金木合月〉

沒有輪廓的
巨臉自高樓間探
下炯炯有神

雙星拱月(最上方那顆是木星)

今天和家人吃完晚餐在回家的路上就看到木星、金星和月亮呈現出笑臉的形狀(比較像在吹口哨)的雙星拱月,非常耀眼。
(也有過看起來不怎麼高興的臉的雙星拱月XD)



不久帶小朋友到實踐大學散步時抬頭又看見清楚的北斗七星,心想今天的透明度應該很不錯,雖然已經八點多了,且幾天前才熬夜看星星,但沒有掙扎很久就決定還要上山去看星星。

 21日大約凌晨兩點左右的陽明山牛奶路(Milkyway -銀河)^_^







不過iPad mini已經沒電了,還好隨時行動電源都充飽電待命,所以上山後可以先把mini放在一邊充電,先用手機內的星圖。一顆4400mAh容量的行動電源可以將mini充到70%以上所以絕對夠用。

今天應該也看的到珍貴的陽明山的夏季的南天銀河(應該被許多人遺忘了),即使很淡薄,但今天沒有要像幾天前沿著銀河鐵道的「鐵枝路」搜尋天體,今日主要是想尋找幾個尚未搜尋過且用O-GPS1拍下記錄的天體,首先就是M40,這個被梅西爾誤以為是單一個天體而收入他的天體目錄的雙星,不過因為既然他編入了他的梅西爾天體目錄,想要記錄下所有梅西爾編號的目標就一定還是要觀測/拍攝這個目標。(今天使用300mm, 35相機等效450mm的鏡頭,來搭配O-GPS1 Astrotracer, 濾鏡是LPS-P2)

PM10:30 SQ 19.55

  M40 ISO3200 F5.6 60s
M40非常好找,就在大熊座的Delta 星(北斗四=天權)附近


NGC 3953, M109  F2.8 80s
順道拜訪一下天璣附近的 NGC 3953星系。


 NGC4490(Cocoon Galaxy),4485,   NGC 4449 ISO3200 f2.8 80s SQ 19.6
NGC 4449, 4490就在獵犬座Beta 星旁。


今天濕度也很高,雙筒沒加熱線,用暖暖包。

AM 12:50

 NGC 6781 ISO5000 F2.8 60s SQ19.84
NGC 6781是天鷹座的一個小小圓圓的行星狀星雲。將天鷹座的Delta星引入雙筒視野的東南方它就會進入雙筒視野內。



下半夜秋季星空已經悄悄升起 (M31仙女座星系)。


NGC 891 ISO5000 F4 45s
剛從小觀音山升起的NGC 891,這次有比較清晰點了。



NGC 247 F2.8 ISO3200 80s
接著要跳到鯨魚座找一下 NGC 247星系。



大約兩點半左右北方及東北夜空的表面亮度已經超過20,這是自今年,也是自我使用SQM-L記錄這裡的夜空表面亮度以來,所遇到的最佳的暗度。這時受台北市光害影響的南方、西南方一帶仰角稍高的方向的暗度也超過了十九,肉眼可見淡淡的夏季銀河。今天拍出來的銀河比以往清楚。
單張(Canon G1x MK2, ISO2000 F2 10秒)






  DeepSkyStacker疊圖七張





〈草山牛奶路〉

巍巍黃土坡
從山頭連接天上
星星來照明







2015/08/27
處理光害造成的高低仰角色彩差異
1.HDR處理
因為在處理照片低仰角的部分時,上半部很容易變得過暗,如圖右(在有光害的地方以廣角拍攝容易出現如此大的反差),所以將原圖複製,另外處理高仰角的部分如左圖,再將兩圖以HDR做曝光融合,得到下圖(已裁切並翻轉)。


銀河的四季表情變化


想像銀河和其他恆星一樣固定在天球上,我們可以因此推理出它也有所謂如星座的日周、年周運動。因為銀道面與天球赤道面的夾角約為63.5度,所以我們看到的銀河會隨著地球自轉呈現方向的變化。

若以鞍部所在的地理位置為例,從2015年六月三十日傍晚六點開始的一天的銀河變化如上圖,這即是其日周運動;而在七月一日中午十二點出現的銀河因為是在白天所以我們看不到,但這個星空會與我們在一月一日的午夜零時看到的一模一樣,這是因為年周運動所致。
雖然有夏季銀河與冬季銀河之分別,其實在春、秋兩季中,譬如四月、十月,我們可以在日落後與日出前分別看到剛升起的與即將落下的夏季(或冬季)銀河與冬季(或夏季)銀河兩者。


若以Terence Dickinson “Night Watch” 中的書影來看,可以理解當地球自轉時我們視野中的旋臂的變化。

(2020)
處理光害造成的高低仰角色彩差異
已改用FlatAidePro

PS
1.(2015/06/22 updated)
My Skysafari List: Pentax O-GPS1 Astrotracer Objects (274/226 with EXIF) (.skylist 格式,請用Skysafari plus或pro開啓)



目前選入近274個自認為使用O-GPS1可嘗試拍攝的天體,其中226 objects (有打勾的)已有曝光記錄,這些都是個人僅以O-GPS1作單次追蹤曝光得以成功曝出(one shot color astrophotography)並在星圖上可辨識出來的天體的相關曝光資訊,包括使用的鏡頭、濾鏡、是否改機,多數有記錄拍攝時的SQ 背景天空表面亮度值,其中僅有少數幾個因曝光不足沒有曝出,有於記錄中註記,其他尚未有EXIF記錄,除了十五個左右因為在南方低仰角(有七個在赤緯-60度以下,在赤道附近或南半球才看得到)的區域在鞍部比較難觀測拍攝的(梅西爾天體緯度都不低,沒有問題),其他大多位在秋冬的星區(包括九個M天體),今年秋冬希望能夠完成二百五十個天體,第一階段(搜尋、記錄)。

目前為止的經驗是,在這裏搜尋目標都不是問題,曝光大多也都沒有問題(搭配天文濾鏡)。


只要拍攝者的觀測地的天空表面亮度有暗到記錄中的SQ值(應該不是很困難,因為這些曝光幾乎都在陽明山拍攝),就表示該天體應該同樣能夠在曝光中從拍攝者的背景夜空中浮出,依拍攝者的興趣或目的不同(譬如拍攝者想拍得更漂亮,或想拍得更大),可以改變其他曝光條件,譬如使用低感光度、縮光圈、延長曝光時間、多次曝光疊合,作平場處理,更細緻的後製等,甚至以其他追蹤設備去完成。
這個記錄(希望)能夠在享受找星的樂趣之餘也能順便整理出究竟在這個暗空程度的郊山,在List中有哪些天體是(使用Pentax Astrotracer 做 one shot colar photography)無法或很難觀測/拍攝的,以及又有哪些是容易的。也可據此再做更進一步的觀測或拍攝規劃。


2.梅西爾天體(Messier Objects) ,即俗稱的M天體,是古早時候一位叫Messier的法國天文學家出版,後來經其他人增編的非恆星星表,緣起是梅西爾當初在搜尋彗星時經常會找到一些長得很像彗星但其實是其他星雲、星系星團之類的天體,他便把這些既非彗星(也不是單一恆星)的天體編成一個目錄,1771年最早出版只有45個天體,至1781年最後版本的天體數目總共增加至103個(但M102是重複的,並沒有對應任何天體,所以實際只有102個天體),後人根據梅西爾的筆記記錄將此目錄總數增加至110個,這就是我們今日所看到的梅西爾目錄。



除了Messier Objs以外,我們在星圖上最見的另兩種深空天體編號是NGC和IC。


NGC總表(New General 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Clusters of Stars)是一份非恆星之深空天體(Deep Sky Objects ,DSOs)目錄。共收錄7840個天體,初版於1888年,之後1895,1908又有作為補充的索引星表(Index Catalogue, IC),我們稱為IC天體,共增加5,386個天體。

如果使用者在觀看查閱星圖時有稍微注意到,NGC的天體是有按照赤經座標順序排列的,不過因為歲差的關係,2000年的分點與1800年分點不同,在今日,我們使用的是2000.0年分點的NGC目錄,所有的NGC天體座標都採用2000年分點,因此NGC中的NGC 7798至7840反而是在RA的最前面0h0m至0h8m之間,這是很有趣的地方。

其他常見:
B - Barnard objects 一個暗星雲目錄,於1927年版本有369個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分享指教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message
(目前設定為需有google帳戶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