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鞍部、汶水/ 市郊觀星攝星交流暨參觀及人中學天文台


10/13



第一次舉辦,厚著臉皮拉了幾位朋友負責分享講題,還好朋友們都很捧場,也有熱情的自願分享的同好,羅老師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場地,讓一切水到渠成。非常感謝各位。明年若有機會我們再於此相聚。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火星時代》等書的閱讀與備忘

《火星時代》、《恆星與行星的誕生》( The Birth of Stars and Planets)、《視覺之旅》(Deep Space)、《丘成桐談空間的內在形狀》(The Shape of Inner Space) 等書備忘







我覺得火星學將來遲早會成為一門顯學。

在書店找到有拆封可以翻閱的,看了內容確定不是影集的劇本(如果只是劇本我就沒興趣了。書中只有偶爾以分隔的文字框帶到情節摘要),才去收了本二手的,讀完覺得值得一看。裡面介紹現實世界各領域近一二十年來為人類登陸火星的準備,包括在地球上幾個偏僻角落模擬與世隔絕的火星環境的人員訓練,以及研發能運用火星在地資源轉換為登陸人員可用的飲水、能源與建築材料等科技,及先將無人機具運送至火星甚至以層積製造法先行製作生活艙等計劃,以及以後在火星長居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問題。
人類踏上火星應是遲早的事了。


目前所有與登陸火星相關的科技研發幾乎都圍繞著「就地資源利用(in 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 ISRU)」這個中心思想,因為若要倚靠從地球帶過去的資源或不斷從地球補給,然後節儉使用,運送上耗費的資源將相當龐大不切實際。再論,若人類想定居在火星上,遲早都是要設法就地取材,研發出火星環境下的生活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