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入冬星系拾遺/ 利用刻度法走到天爐Fornax A/ 大屯雲海


素描:NGC1316 Fornax A,NGC2903, NGC3371, NGC3373,M105, NGC2818, NGC4216, NGC4559, NGC4656, M83
(今晚看的天體中有三個是南方低仰角的,皆無問題。)

11/31
吃完晚飯後抬頭突然發覺天況不錯,雖八點了但還是整理好東西上山,到上面架好設備對完極軸,南方天空雲稍多。
因為天鴿座已升起,其主星相當明顯,且天鴿座beta雙星(Wazn, 3.1等)的緯度跟天爐座星系團旁波江的主星(紅筆圈起來處,那幾顆星亮度相近且在鞍部南方該仰角天空的裸眼極限星等附近或更暗,要直接瞄除非天候極好,又那些星彼此距離相近,瞄準時也容易混淆)相當,所以便以天鴿beta為起點,利用星圖軟體計算其與波江g Eri等星的經度座標差很方便(用時間來估算即可),約兩小時。先瞄準天鴿beta將其引入目鏡視野中央,然後轉動赤經軸2h時角,以此方法可走到波江,g Eri等波江那幾個主星即會進入尋星鏡視野,然後再用牽星法-star hopping 走到目標星系。今晚是先hopping 到Fornax A,此刻Fornax A剛走到子午線,仰角約27度左右。
當然如果比較早上來也可以找時角超前Fornax A的來作刻度法逼近。

 刻度環先設定至零或2h再轉動赤經,判讀更方便。


NGC1316 Fornax A 電波星系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早上在家拍ISS穿越太陽盤面,晚上上山測試投影幕設備/ deinterlace 去交錯

10/10 
ISS transit in front of the sun. 10/10 AM 9:55 Taipei,Taiwan 國際太空站穿越太陽盤面
將 MOV export 成影格圖檔後疊圖 

XXX

約一個星期前的Calsky預報網站的電子報通知今早在台灣可以看見國際太空站穿越太陽盤面,尤其是中心線就經過自宅附近,因為路徑寬約9Km,所以我應該在陽台就可以拍了,若真如此就是天賜良機非常方便。於是幾天前就先架好赤道儀,確認了Transit時的太陽仰角並不會過高而無法拍攝,僅是需要將望遠鏡以後仰的方式來拍攝。調整好設備位置極軸對好後做了些測試,試拍中發現相機的感光元件上有好幾處有灰塵,於是先清了一下感光元件。
大致上沒問題便將設備擺著等待今晨。



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秋末/ 心靈與玫瑰

10/4
sketches: IC1805, IC1848, NGC2238, IC2177
今晚月亮十點多才下山,所以比較晚出發,到山上時看到友人華勇已經早到了,
下次計劃的目標仰角尚低,因此這陣子有時間可以好好端詳幾個非常暗淡的目標,今晚打算花整晚慢慢觀看心臟與靈魂等幾個大面積的發射星雲。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活動]11/02 陽明山暗空保護論壇 Yangmingshan Dark Sky Forum

updated (11/06)
地點:陽明山國家公園菁山遊憩區雲起軒


 

感謝陽管處張秘書蒞臨指教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火星的奧秘》、《找尋明天的答案》(記錄片《明日進行曲》)、《西洋美術鑑賞術》


本書跟一般翻譯自歐美的書比較不同的特點就是多了些日本的關於火星的傳說、故事以及日本的探測火星計劃。


書中開始是許多火星的書都會介紹到的,火星與地球的主要不同處,然後是從第谷開始的早期火星觀測史,包括後來的始於義大利的米蘭天文台長斯基亞帕雷利的火星運河 ”Canali” 之迷/爭,到後來的法國安東尼亞在使用83cm的大口徑望遠鏡觀測後主張「沒有任何人看到運河」,他認為那些運河觀測都是因為在小望遠鏡下解析不足的誤判(或者我們可以事後諸葛的說,其實人的意識是會騙過自己的眼睛的,你會“看到”你想要看到的東西),安東尼亞並且畫了一些美麗的火星素描(1911-1929)。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建議買給小朋友的第一支天文望遠鏡



Q:請建議買給小朋友的第一支天文望遠鏡

A:平常最常/容易看到的天體是太陽,再來是月亮,以及行星(主要是火星、土星、木星),所以應將方便觀賞/拍攝月亮與太陽列入主要考慮因素(觀看太陽請搭配鏡前使用的專業眼視用太陽濾鏡或濾紙,並在使用前請先再與專業人士確認該注意的地方,譬如尋星鏡一定要蓋住。建議購買或自製投影板,使用投影法更安全),次則是土、木與火星的觀賞。另外,如果也能輕鬆利用在白天賞鳥上也能大大增加望遠鏡的使用頻率。
設備校正、操作的技術門檻也要列入購買時的主要考量。



以前面提到的因素作為前提,個人建議: 

1.  口徑3"(7至8公分)的,中等以上品質的消色差折射式望遠鏡,至於焦長,主要有短焦與長焦之分,其代表為500mm左右 與800mm左右。除方便觀賞拍攝日月行星,在郊山也能眼視觀賞一些較亮的深空天體,用來賞鳥也沒問題(600mm以內較容易攜帶著走),是日夜可兼用的設備。此外,小折射鏡亦適合進階用於深空攝影




3"折射式望遠鏡 (Pentax 75SDHF,焦距500mm)




2.  口徑3"~4"(8至10公分),焦距1000mm以內的馬卡鏡(折反射式)。馬卡鏡的優點是以同樣的焦長而言,鏡身只需要約折射鏡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長度,攜帶相當輕便,尤其若是離觀測地需要走一段路或要隨時移動觀測點時譬如白天賞鳥的場合,它就比折射鏡要更方便。另一項優點是同口徑下會比複消色差的折射鏡(俗稱為APO)要便宜許多。缺點是馬卡鏡焦比(焦長除以口徑)通常都在F10或以上(較好的攝影眼視兩用的消色差折射鏡一般則在F6左右),對攝影來說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拍鳥時需要較良好的光線,較不利於追焦),同時因為馬卡鏡的中央有次鏡遮蔽,集光力與對比會稍遜於同口徑的折射鏡。



8公分馬卡鏡(小藍馬 ACUTER MAK80,焦距800mm)搭配輕巧的微動經緯儀

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歲月靜好(大熊帶小熊玩耍的花園)

8/27

今晚(續)看秋季的一些目標。
素描:NGC40, NGC7538, NGC247, NGC1491, NGC1514, NGC1333


晚上八點多天空澄澈,大熊座即將沈入地平。看起來像是正與小熊於花圃之上玩耍。
Bears playground

2019年8月16日 星期五

梵谷與巨大存在的星星,以及陽明山的冬季星空


梵谷與巨大存在的星星,以及陽明山的冬季星空

觀測地緯度高到某個程度時,北斗七星便不會沈到地平以下,譬如梵谷於1888年9月在法國的亞爾(Arles) 完成的畫作〈隆河的星夜〉便畫出了不落的杓子。

北斗七星與大熊座悠遊於隆河畔城鎮的鈷藍色夜空,在城鎮的上方還有段高度,河岸的煤氣燈橙黃的燈光在流淌的河水中映出拉長的倒影,隆河畔、近處有一對背對著星空的伴侶 —— 從〈隆河的星夜〉中大熊座的高度與形貌來看,應可確定如果梵谷不是身在那樣高緯度的地方親眼看到是不可能畫出來的(如果梵谷是在秋天時看到這樣的景象,那麼應該是在接近深夜的時刻),然則,我相信除了實景也有部份來自於他在地中海觀星的印象,在稍早之前的1888年6月,梵谷到了距離阿爾約50公里的聖瑪利,一個地中海邊的漁村(他在這裡創作了〈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漁船〉),他在信中敘述某天夜晚的觀星經驗:「我沿著空寂的海邊散步;那感受既不快活,也不哀傷,而是純粹的美。深藍的天空裡浮動著鉻藍的雲朵,還有些雲朵呈清藍色,類似銀河的藍白。在晴藍處閃爍的星星,有綠、黃、白、玫瑰紅諸色,比巴黎所見得更明亮,更璀璨如寶石。海是非常深沈的紺青色。」,我想鉻藍與紺青色的夜空一定給他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後來他的星空畫作多以這些色彩為基調,就如同桔梗色之於宮澤賢治的詩(我個人印象最深刻的夜色則是寶石綠與花田色,我有時會把自己的星景照片刻意處理成這類色調)。

陽明山的立冬時分入夜後(或秋天的深夜),北斗七星則會短暫(約兩個多小時)沈入北方海平面之下,仙族星座此刻便從仙王座開始陸續通過子午線西斜。冬日午夜,冬季的星座之王獵戶座會整個昇到東方山巒之上,稍後,當冬季的銀河升過中天——雙子座、獵戶座、金牛座、御夫座圍繞著天頂——仙王座即將在北北西方向西沈,從鞍部望去剛好就在巴拉卡公路向西的折彎處,冬季銀河的北段便自此向天頂延伸,然後再垂降到南南東方的船尾座。



鞍部的冬季銀河

2019年8月11日 星期日

(如何)在陽明山追逐/拍攝彗星

updated 2023/





將會陸續補充我在天文館演講時整理的資料到本文中


在陽明山拍攝/觀賞彗星


Neowise 2020/07/21 七星山主峰



提要

◦不是星等越亮就一定越容易觀測。並非最亮的日期就是最適合觀賞/拍攝的日期。
◦依筆者經驗,彗星達到六等內且在距離太陽有約三十四度以上的離角時,是最佳的觀測時期(暮曙光影響小,可觀測時間長),市郊與都市裡都能觀賞,又當其達五等內,且位於鞍部的北方,則在鞍部以裸眼有機會看見。(若達兩等以內則在太陽離角仍有二十四度時尚可輕易拍攝)
◦搭配在地自然人文景觀拍攝,使郊山彗星攝影具有獨特的魅力與豐富的變化。
◦記錄下每次的觀測與拍攝參數、細節與彗星位置(彗星仰角、方位、太陽離角等),它們會是自己將來做觀測計劃的重要參考資料。
◦陽明山有市郊便利的高處(大屯山、七星山、擎天崗環形步道及其延伸⋯⋯雖然須爬一下山)具有很好的展望可以拍攝各方向暮曙光中低仰角的彗星。



彗星的軌跡而言,它像是從異鄉來的遊子,而若從外形顏色來看,我覺得大部份情況它則似太空中的浮萍更甚於掃帚(除了,像NEOWISE這樣的掠日彗星的確像掃帚。)。

追彗星是件很有趣的事,尤其是在陽明山(郊山)追逐、觀賞彗星。彗星並不像其他恆星或深空天體在短時間來看是幾乎是固定在天球上的某一位置,彗星有它自己的軌道與移動速度,雖然天上的彗星很多(可從電子星圖找),但它們多是距離很遠,通常都超過十幾等以上,不要說用一般的小望遠鏡已經很難拍攝了用眼睛觀看更困難,所以基於興趣個人一般觀測與拍攝都只會注意接近太陽/地球的、亮度預期會亮到七等以內的彗星,最終達到這樣亮度的彗星並不少(2)。但需注意因總總特性彗星的亮度預測僅是一種評估,它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第一次(經常也是最後一次)造訪的非週期/長週期彗星,然則不確定性也是樂趣之一,它有可能比預期還暗也可能突然爆發。


 

表一、  2013~2023 在陽明山追逐/拍攝的彗星 (可點選連結至各篇網誌) 

*綠色字體為拍攝時的彗星亮度 

21P (Giacobini–Zinner) 週期6.6
/2018
+7

41P (Tuttle–Giacobini–Kresák) 週期 5.4
/2017 
+6.7

45P (Honda-Mrkos-Pajdusakova)
週期  5.3/2017 
+8

46P (Wirtanen) 週期 5.4
/2018
+5

252P (LINEAR) 週期 5.3
/2016
+6.5

C/2012 K1 (PanSTARRS)
/2014
+7

C/2012 S1 (ISON)
/2013
+4
S-O-T 34°

C/2013 R1 (Lovejoy) 其二 /2013
+5~
亦觀測於市區

C/2013 UQ4 (Catalina)
/2014
+11

C/2013 US10 (Catalina)
/2016
+7
亦觀測於市區

C/2013 V5 (Oukaimeden)
/2014
+7.5

C/2013 X1 (PanSTARRS)
/2016
+6.6

C/2014 E2 (Jacques)、 其二
/2014
+6.5~

C/2014 Q2(Lovejoy)其二
/2015
+4~

C/2015 V2 (Johnson)
/2017
+8

C/2019 Y4 (ATLAS)
/2020
+10.5

C/2020 F8(SWAN)
 /2020
+7.5
S-O-T 23.4°

C/2020 F3(NEOWISE) 曙光篇暮色
/2020
+1.5~
S-O-T 22°~

C/2021 A1(Leonard) 
/2021
+5.3
S-O-T 39°~
亦觀測於市區

C/2022 E3 (ZTF)
/2023
+6.5~+5
亦觀測於市區



* C為非週期、長週期彗星,P為短週期(週期200年以內)彗星,彗星命名規則請參考Wiki 


筆者近十年間在陽明山觀賞/拍攝了二十顆彗星,其中七等以內佔十三顆,所以幾乎是平均一兩年內就會有一顆七等以內的彗星造訪地球,足見在郊區甚至市區並不乏觀賞彗星的機會。從表一可以看到有好幾顆週期在六年左右的木星族短週期彗星,可以說是另類的歲星,如果您長命百歲,那麼一生中甚至有機會可以看到它好幾次。

從小觀音山電波塔旁升起的21P彗星 (2018)


天文學家們普遍認為短週期彗星來自海王星軌道外一圈繞著太陽運行的太陽系形成時殘留的物質的凱柏帶(Kuiper belt),分佈就在黃道面及其上下一個範圍內,也因此它們的軌道傾角(相對於黃道面)並不至於很大,木星族彗星乃是當彗星接近太陽時被木星重力影響補獲而使得它們的軌道改變,遠日點成為在木星軌道附近的短週期彗星。



相較於短週期彗星,長週期(200年以上)或非週期彗星的軌道差異就很大,它們有可能從四面八方靠近太陽,長週期彗星的起源被推測是來自更遠的一個叫做歐特雲(Oort cloud)的包覆著太陽系的球狀的暈層,甚至有推測歐特雲的範圍非常大,延伸至遠離我們一、兩光年。




於七星山主峰觀賞 NEOWISE 彗星。Neowise 是一顆軌道接近拋物線的長週期彗星,週期近七千年。 SONY RX100 ISO800 F4 15sec (2020/07/21 PM08:17) 


暮光中的NEOWISE 彗星 (2020/07/21 七星山主峰 ),綠色彗髮、藍色離子尾,以及橘黃、白色的塵埃尾相當分明。照片中涵蓋的離子尾長度約 9°42'。
 Pentax K3II  FA77 ASTROTRACER 30" x32 stacked , 全幅等效116mm

 




夏季星空/大屯山鞍部的銀河鐵道(二)


夏季星空—— 大屯山鞍部的銀河鐵道(二)


鞍部的夏季銀河

代那些為星座命名的人們,他們的夜空必定是非常的澄澈,沒有絲毫的光污染吧,譬如為天鵝座命名的時空,我猜想當他們仰望天鵝座那一帶的銀河時,肯定是看到了北美洲星雲下方的那片雲氣星辰,從拍攝該星區的照片裡我發現,那裡像極了一隻天鵝的尾巴,遠古的星空必定是相當的乾淨、暗黑與深邃吧。可惜市郊要目視到那樣的深邃的夜空應是不可能的事了,除非文明重來選擇另一條路(也許平行世界的某處),然則小觀音山——我認為的陽明山的神聖之地(台北夜空光害最小的地方)——小觀音山上方的夜空仍足以欣賞到非常暗淡的天體,雖然沒有在高山那樣清晰,那一帶如果能有足夠的空地且不會受到電台建物的遮擋,對郊山而言已經是很夢幻的觀星地點。

對於某些愛爬山的人來說,小觀音山應該也是陽明山的聖山吧,管制區增添了幾分神秘感以外,尚有一個原因,那便是在其西側山麓下有一條優美的大屯溪古道(同樣很消暑,至少溪上那段),筆者曾不只一次騎機車沿北新路往三芝到三板橋附近的產業道路底的小空地古道入口下馬步行,沿著溪流循路而上,一路上樹林濃密,溪水忽焉在左忽焉在右,偶而陽光從葉隙間篩漏,於溪上閃閃發光,有時在一陣驟雨後水上林間泛著輕煙,除了豐富的情調,途中還有甜美的野生橘子可採。早時沒有防迷標誌,就是隨性一直行到水窮之處,站在令人敬畏的陡峭劍竹林下試著仰望、神往小觀音山,感覺爬上那山頭似乎是一生應該要至少挑戰一次的路線,如今走大屯溪古道爬上小觀音山西峰或從鞍部走O型路線先由西峰下後上主峰(仍屬於軍事管制區)已經是熱門的郊山溯溪、登山路線。

若經年在鞍部觀察,就可以看到大自然對小觀音山施展的魔法,四季分明的遞嬗,山稜線上星辰的流轉,我甚至熟稔的可在腦海中重現——不同的星座、天體升起然後繞過北極星最後西落——首先在春天入夜後大熊座(北斗七星)便會從那裡升起,開啟一條由北至南方半人馬座的星系櫻花大道,到了夏季則是天鵝座與夏季銀河北段升起,整夜牽牛與織女的深情對望,秋天從小觀音山揭開的是諸仙族的神話樂園、有時肉眼也模糊可見仙女座星系以及華麗的英仙座流星雨,冬天雖稍微蕭瑟些,被冬季星座之王獵戶座搶了些風采,但仍有雙子座流星雨在此顯身手,幾乎大部份的主角們都從這小觀音山搭起的舞台粉墨登場。

夏季星空/大屯山鞍部的銀河鐵道(一)


夏季星空—— 大屯山鞍部的銀河鐵道(一)




鞍部的夏季銀河全景 Summer Milky Way above Anbu(ASTROTRACER 40sec x 42)。


日的台北盆地暑氣如蒸,到陽明山上散步是避暑的一帖良方。

如果選擇騎車吹風,陽明山的綠色隧道-巴拉卡公路是不錯的路線,白天可沿著巴拉卡公路向西一路欣賞風景至三芝接上北新路,沿途大多有綠蔭遮蔽,景色豐富多變,柏油路面又剛翻新過,在上面騎車相當舒服,和風拂面在耳邊輕響如輕柔的旋律,可往淡水老街、渡船頭及漁人碼頭,向北也可前往淺水灣、白沙灣等海灘戲水。

如果是登山散步,巴拉卡公路上也有大屯自然公園和幾條步道,其中一條很熱門的路線是主峰下的二子坪步道,從遊客中心走到休憩區的這段相當平坦輕鬆,全程綠蔭盎然,且設有無障礙步道,非常適合新手爸媽推著嬰兒車帶小baby來散步。或也可選擇從北投清天宮拾級而上的面天古道,一路登高經向天山、面天山到二子坪遊憩區或登上大屯主峰,這條路線非常適合親子燃燒卡路里與修身養性(即使愛吵鬧的小孩走到最後也會變得很安靜),雖然一開始坡度有點陡,但喜愛山的人走在竹林石級上即使沒有飛起來也會覺得步履輕盈。

一到晚上巴拉卡公路又是另一種風情,成為陽明山上或鄰近學校學生的熱門夜遊路線,無論是從淡水方向走北新路接巴拉卡公路進入陽明山泡溫泉,或從台北市經巴拉卡、北新路馬不停蹄奔至十八王公廟吃個肉粽再歸返,不乏的這樣熱血的青春回憶(筆者就有過如此瘋狂歲月),這條公路承載著許多人的回憶與夢想。

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櫻花大道 ——從陽明山到星空的賞櫻指南/鞍部的春季星空(星系大道)


櫻花大道 ——從陽明山到星空的賞櫻指南/鞍部的春季星空


天來臨時你想到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櫻花。


我喜歡賞櫻,特別是到日本賞櫻,喜歡花見的氣氛與風雅,以及與它相關的生活美學。但因為到日本賞櫻對我來說是只能偶而為之的奢侈享受(每到一個地方都是一期一會),取而代之的就是到鄰近的陽明山賞櫻解解饞了。雖然沒有日本的櫻前線的排山倒海之勢的櫻花,陽明山的櫻花也有自己的風情,花季大抵從一月下旬開始到三月底左右,唯須注意不同花種的花期不同,大致上來說寒櫻是一月下旬,緋寒櫻(台灣的山櫻,呈紅色或粉紅色)為二月上旬至中旬,吉野櫻為三月中旬至下旬,但這只是平均的狀況,花期隨氣候的變化會有差異。除了前山公園,東方寺、蔡博士櫻花園、平菁街42巷等等熱門的景點外,也可以開車/騎車沿公路一邊兜風一邊欣賞路旁零星的櫻花綻放,譬如走中正山產業道(二月中旬)可順遊竹子湖,或可再沿巴拉卡公路,接到淡水鄧公路櫻花大道,或者繞回北投復興三路的櫻花大道。

身為觀星的愛好者,提到春天時我也會聯想到星系,因此對個人而言,星系與櫻花可說是春天的代名詞了。個人有一條私房的另類櫻花大道,它的入口就在巴拉卡公路上的鞍部,但只有在春天的夜晚才會開啟。從大熊座開始,經獵犬座、后髮、室女座/獅子座、烏鴉座到半人馬座為止,這路徑上的夜空中迤邐著數十近百個美麗的星系,彷彿是天上滿開的櫻花。

巴拉卡觀景台的星空


巴拉卡觀景台的星空




 南十字與Omega 星團在台北的夜空中升起而Eta星雲正將西沉。




船底座星雲 Eta Carinae Nebula (NGC3372)



Pentax k5 (全光譜,NKIR改機)
STC Duo-NB (雙峰濾鏡)
DA*200 F2.8 ISO3200
ASTROTRACER 10sec x137 frames
SiriL, Starnet++, FlatAide Pro, Photoshop 恆星星雲分離處理




  裡從竹子湖路左轉上巴拉卡公路時,頓時迎面而來幽暗神秘的感覺似通往另一個次元的隧道(感謝那一段完全沒有路燈的干擾),穿過短暫的蓊鬱的樹林後,前方的夜空逐漸展開,在天氣好的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星子高掛在天空,再走一段路就會到巴拉卡公路的觀景台,在夜間這個觀景台並不像竹子湖入口派出所前的那個觀景台適合觀看台北盆地的夜景,因為中間隔著堰塞湖竹子湖,從觀景台望向竹子湖只能看見兩排路燈之外就是黑暗,台北市的夜景稍微遠了點,不過也因為離開熙攘的市區較遠,受到盆地的光害影響要比派出所那邊小很多,在晴朗、空氣透明的夜裡,從這個觀景台可以曝出淡淡的銀河。

此處就像是陽明山的星空入口,若再繼續往前行到鞍部附近,光害又小上許多,有時可以用肉眼隱約看到銀河。

陽明山的秋季星空很希臘


陽明山的秋季星空很希臘

鞍部的秋季銀河


暴的仙后(Cassiopeia)有天自誇比海中仙女奈麗德 Nereid 還要美,這話傳到了奈麗德耳中,她氣憤地跑去告訴父親也就是海神,這下不得了了,海神非常生氣,派了一隻海怪去騷擾衣索比亞沿海, 為了平息災難,仙王(Cepheus)接受了女巫的建議,竟要將自己的女兒安德魯美達仙女( Andromeda)獻祭給海怪。他們把仙女綁在海邊的巨石上,等待海怪前來,就在千鈞一髮之際,正好收拾了女妖梅杜莎的佩修士(英仙座 Perseus )騎著飛馬經過,佩修士見狀請仙女暫時把眼睛閉上,從袋子中拿出了梅杜莎的首級,海怪看到梅杜莎後便變成了石頭,於是故事尾聲英雄拯救了美女。

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

面紗星雲等夏夜觀星

夏季銀河(鞍部)

Sketches 素描: Pacman nebula(小精靈/吃豆人), Gamma cyg(蝴蝶星雲), NGC 6888 Crescent moon, West & East Veil Nebula(面紗星雲 NGC 6974,6979,6960,6992) , NGC 6905 Blue flash, NGC 7331, NGC 7662 Blue snowball, NGC 7023 Iris(鳶尾花星雲), M27 Dumbbell(啞鈴星雲),  NGC 1501, NGC 1491







午夜時,銀河穿過中天,天鵝座爬到了頭頂,這時夏季銀河的最北端,仙后座已經昇起(望遠鏡右側呈阿拉伯數字"3"的星座)。仙后座可以說是秋季銀河的代表,在秋天的午夜她將會升到頭頂上變成"M"(如果向南仰躺著看就是"W")。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牛頓反射鏡的光軸校正/ Collimating a Newtonian Reflector (SkyWatcher 150mm F/5)

2022/01/08 updated 


口徑150mm, 焦距750mm的Skywatcher牛頓鏡也能放進神牛箱內(對焦座處稍微蓬起來些)。

光軸校正完成的影像 Collimated images:

 圖a  次鏡鏡面輪廓、主鏡的投影,與對焦筒內圓(或目鏡座內圓)輪廓三者調成為同心圓,其圓心正是從主鏡投射過來的次鏡十字支架的中心。
(注意:只有如Skywatcher 150/F5這隻在設計與組裝時次鏡鏡面中心已相對於次鏡座中心即十字鏡架中心做Pre-offset 的機型,或長焦比次鏡無需做offset的機型,十字中心才會等於光軸中心,否則十字中心偏移、不在光軸上是正常的,詳後述)。

次鏡pe-offset:
從主鏡投射過來的次鏡圓形輪廓(十字鏡架連接的黑色)可看出次鏡中心偏移十字中心的pre-offset(屬正確的現像;若越長焦比則偏移越小)。 
                     


圖b  從主鏡反射回來的校正器斜鏡影像(最亮的那個圓面)也會與主鏡映影成同心圓。
同時光軸校正器斜鏡中央的孔以及主鏡中央的圓圈記號兩者也在中央重合成同心圓


以下介紹以cheshire、雷射光軸校正器的兩種不同校正方法。

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請撥冗填寫「於陽明山建立光污染監測站的意向調查」問卷

填寫問卷(google表單)請點此進入 

                  英仙座流星雨2017        攝於大屯山鞍部
(updated 2019/08/17) 
緣起


      您是否知道今年4月10號發生的天文大事,台灣中研院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國際合作計畫舉行全球同步記者會公布了人類有史以來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此黑洞位於梅西爾天體的M87星系的中央 (中研院相關新聞)。另外,就在上個月(6月)台灣時間25日下午,美國 SpaceX 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執行STP-2 任務,搭載著台美合作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的六枚氣象衛星等共24枚多國衛星,成功發射升空並順利地將衛星依序佈署於軌道中,其振奮人心的實況過程(包括兩個副推進器成功自動降落回收的類似科幻片的奇幻畫面),相信看過的各位在轉播過程中都會激動不已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的STP-2任務發射升空的直播影片點此),在心中沈睡多年的,兒時的對宇宙及太空探險的遐想與憧憬,都忽然間被喚醒了吧。

      還有,最近令喜好看星星的人們特別振奮的消息,便是台灣的合歡山通過IDA國際暗空組織的認證,成為亞洲第三個暗空公園,其重要的指標性之一便是,合歡山暗空公園成立之後,劃定的保護區便有了光害保護的公約,雖然不是具有罰則的法規,但足以作為暗空保護、觀星者能夠依循的“共同默契”。
     
       陽明山雖然光害比高山要嚴重許多,但其(目前的光害)程度仍足以進行許多豐富的觀星與攝星活動(請參考筆者曾於本部落格發表的陽明山四季星空系列以及彗星、巴拉卡觀景台與英仙座流星雨等篇),在巴拉卡公路沿線在透明度好的天候下可以看見淡淡的銀河,此外,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 (口徑8"以下) 仍能夠看到至少兩百多個星團、星系與星雲等深空天體,是相當方便的台北市郊觀星地點。

      您曾經自己或帶著家人孩子們到山上看過星星嗎?想想您上一次在夜闌人靜時仰望星空是什麼時候的事(又是在何處)?你是否知道其實在台北市的郊山、陽明山巴拉卡公路沿線一帶的夜空下,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 (口徑8"以下) 就能夠看到至少兩百多個太空之上、銀河系之內與之外的宇宙深空天體?那些美麗的星系、星雲與星團(包括前面提到的M87)。無奈的是,就在人們對於夜間生態與暗空保護的意識尚不普及的當下,都市的快速發展已使得郊山的暗空等自然生態跟著急遽惡化(註5),光污染已經逐漸覆蓋了曾是滿天星星的夜空,私以為,人們如果再不正視,就在我們的孩子這一代,將來很可能無法享受到我們目前尚擁有的星辰,除非舟車勞頓、千里跋涉到高山、暗空公園,否則他們可能難以經歷以裸眼觀看燦爛銀河與深空天體的美妙經驗,也許也將失去對太空的想像與探險的精神。

2019年6月15日 星期六

Terry Virts《俯視藍色星球》+ IMAX 《美麗星球》(A Beautiful Planet)/ 《天文學與生活》(Astronomy: A Beginner's Guide to the Universe )/ 《日常生活的能源革命》

updated:Explorer Classroom | Terry Virts: Astronaut


“View from Above: An Astronaut Photographs the World” 的中文版


IMAX "A Beautiful Planet"(注意這片DVD的字幕要選off 才是中文字幕喔)
ISS以每小時時速28000km繞地球飛行,軌道距地表約400km,與赤道交角51.6度,每天繞地球16圈。泰瑞在上面的200天任務期間共拍了319275張照片,創下了在太空中拍攝最多照片的人,而他幫IMAX的影片也超過1TB(雖然影片濃縮了許多。注意,影片與書籍是不同的,泰瑞僅負責在太空站中的部分。)。





泰瑞於2000年獲選為NASA太空人,但他的第一次太空任務是在2010年(也算是十年磨一劍呵),他駕駛奮進號太空梭進行STS-130任務,這任務持續約兩週,在國際太空站安裝第三節點艙(寧靜號,美國生活艙)及穹頂艙(CUPOLA)兩節艙。而2014年搭乘聯合號上去的第二次飛行(即是42/43號遠征),任務持續時間約200天。

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梅雨初歇,天鵝座的幾個天體

6/4
素描 Sketches:M57 Ring環狀(甜甜圈)星雲 , M16 Eagle nebula老鷹星雲, NGC6826, NGC7000 North America北美洲星雲, NGC7027 , NGC6992 Eastern Veil Nebula , NGC6960 Western Veil Nebula 東/西面紗星雲


連續幾日的梅雨後這兩天有些緩和 。


晚餐後八點多上山,到山上組好設備時雲層已逐漸散去。
今晚主要計劃看天鵝座的幾個天體,包括北美洲星雲、面紗星雲等有幾個視大小較大的星雲,也是當初收藏Pentax 105SDHF的目的之一,用P105搭TV55可以做到四度的視野,雖然出瞳徑稍大了些。另外,也要看看M16。入夏後最適合的星空散步就是走夏季銀河,從南方天蠍座開始一路向北到天鵝座,這裡面有許多較亮的發射星雲(以及些星團)。(春天則適合星系縱走,從大熊座一路向南,獵犬、后髮至室女座、烏鴉座)

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

Pentax MS-3z(RA-guiding mod.) autoguiding with MGEN -單軸自動導星/ STC 雙峰內置濾鏡 duo-narrowband filter feat.

1.STC Duo-Narrowband recombine channels to HOO, Bi-Color 
2.STC Duo-Narrowband + AstroDon SII recombine channels to SHO  palette


2019/05/13
月相 Moon  illustrated 67~68% 

月光下的M97,M108,M57,M27,M8, NGC6995 (使用赤緯漂移法校正極軸後進行單軸自動導星,Pentax MS-3 赤道儀在750mm 焦長下追蹤曝光10min不拖線)





雖然今天月亮很亮,但傍晚看起來天氣極好,天空是很深邃的藍色。
山在呼喚我。
雖然明天上午還有工作(還好不用很早),忍不住誘惑,且剛好有濾鏡測試想要進行,今晚應是測試器材與玩窄頻濾鏡的好天氣(沒有月亮的夜晚要留給眼視星空),當然也很適合賞月,所以傍晚天尚未暗就早早上來,悠閒的組好器材,好整以暇地等待日落。 

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發射星雲的OIII影像 database

updated 2019/10/26
目錄索引 Index 請至頁面 發射星雲的影像 database(OIII,SII波長)

純發射星雲發出的光,僅僅集中在幾個發射譜線上,又以H-alpha與OIII這兩個發射線的位置最強。而我們一般看到的這些發射星雲的彩色照片,其H-alpha主宰的(紅色)部分對人眼來說在夜視時對其敏感度趨近零,在夜間人眼最敏銳的波長在507nm,非常接近OIII的500.7nm。所以在做發射星雲(尤其是那些紅色星雲)的眼視觀測時,以OIII照片作為參考可能比彩色照片來得實用,因為人眼觀看發射星雲時(大部分)能看到的細節主要就是在OIII的波長,OIII照片可以告訴你應該特別關注星雲內的哪些位置。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月光。春聚

月光

我很喜歡的一首humbert humbert夫妻檔的關於月亮的歌  “今晩はお月さん”


3/12~3/13
素描 Sketches:NGC6543 Cat's eye, NGC4038,4039 Antennae galaxies, NGC3242 Ghost of Jupiter, NGC5139 Omega cluster, M8 Lagoon nebula


今天是這兩個月以來北部最好的天氣,所以看有機會就邀了朋友一起上來聊聊,除了我要試試過年收來稍後改了微調鈕的Pentax 105SDHF,華勇跟毛兄也分別上來測試剛入手的赤道儀與8"RC鏡,Pentax 友PZman也上來測試新出的11-18鏡頭,可見大家都悶了很久等無好天氣。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Pentax 105SDHF 改裝減速微調焦 Tri-Speed Focuser Mod./鋁貼/60.2 to M48 AD/ 草山星景貼紙第三景

2021/02/11 updated 遮光罩內置加熱帶
updated 2019/06/27 3dp stl files  download
updated 2019/03/29 60.2 to 2" zero light path

Daul-Planetary-Reducer Focuser Mod. (OEP B2K25X5 planetary 5:1, 25:1)

For Pentax 105SDHF
1:1(原廠)1 turn(360° =50mm 
5:1     1 turn=10mm,  1° =0.028mm
25:1  1 turn =2mm,  1° =0.006mm